2008-05-21

學校課程領導者研究

以往學校課程的進行有一套準則可依循,而國立編譯館所編輯的教材更作為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,也就是說,每個學校所進行的是統一的、制式的課程,而校長只需負責行政上的領導。教育改革的聲浪,權力下放的結果,學校針對自身的特色與需求,發展自我的本位課程,因此,校長所肩負的不再只是行政領導者,更是課程領導者。

應然面,校長是學校課程發展的關鍵推動者,將自我內化的教育哲學與理念,藉由與學校組織成員暢通的雙向溝通,擬定課程發展計畫,並融合社區地方特色與資源,進行本位課程;在其中,校長是主動的課程改革者,營造學習社群的學校文化,教師、家長們扮演改革的第二促進者,透過專業能力與行動力,引領學校課程的發展。

實然面,學校本位課程口號的出現,每個學校一窩蜂的投入其中,分析學校特色以發展課程;或許有的學校能抓到要點,發展出頗具特色的本位課程,但有些學校卻是盲目的跟從,在還不是很明瞭的狀況下就有樣學樣,如此發展的結果當然就是四不像,最終損害學生的學習品質及成效。

總言之,校長、教師、家長、社區人士等,都是學校課程發展運作機器中的小螺絲釘,共同發揮力量,且缺一不可;眾人皆是課程領導者,必須仔細觀察學校、學生的需求,在溝通平台上進行討論以達共識,並實際執行課程發展計畫;最重要的是,不要盲目的變革,要審慎評估,以構築出最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。


參考資料:
高新建(民91)。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,
33,113-128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