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4-16

學校本位管理研究

在教育領域,以往總是由政府或是校長來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,但近年來面對社會的變遷,以及對平權概念的重視,學校場域中針對學校的發展規劃、預算、人事等方面的決策,傾向均權模式。學校本位管理(SBM)即是一種分權式的決策模式,更在近幾年來被各學校廣泛的應用;許多校長開始應用SBM於管理預算、人事及課程上,並強調SBM是透過學校團體組織共同溝通、討論做出決策。

SBM和以往的管理模式不同處在於,以往都只是由校長單方面的做決策,其他人就只能聽從行事,而SBM則是將權力下放,不僅是校長,就連教師、家長、學生、社區民眾,都能夠參與學校政策的決定。藉由團隊的力量去進行決策,可以傾聽多元的聲音,以達成學校的願景。

然而,運用SBM並非代表必能順利成功,SBM要成功,有三點需要注意:第一、必須了解什麼是SBM?以及如何應用?第二、每個參與者都必須了解自己的新角色、責任和義務;第三、學校和政府的領導者必須支持,並確保溝通管道的暢通。此外,要知道SBM的成效並非立竿見影,而是要經過溝通、磨練、問題解決等長時間,才能慢慢顯現出其成效。

在我國SBM的應用也是相當的廣泛,尤其在教育改革口號的號召下,大多數的學校都紛紛的投入,但是這樣一窩蜂的投入,有效果嗎?每個學校的組織成員確實知道SBM的意義嗎?亦或只是盲從的跟隨而已?

參考資料:
School-Based Management By Lori Jo Oswald
http://eric.uoregon.edu/publications/digests/digest099.html

1 則留言:

陳木金教授部落格 提到...

學校本位管理的心得分享深刻,但若能與老師上課講授內容的心得結合來撰寫,應該會收穫更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