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4-30

參與學校決策管理研究

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人物,行政決定、人事運用、課程發展在在需要校長的領導,尤其面對教育改革的聲浪,學校本位管理、全面品質管理、家長參與學校事務、學校績效評鑑等事務的發展,都考驗著校長的專業領導能力。因此,學校事務的發展不再只是校長個人專業領導所能之事,團隊組織的概念受到重視。在如此的情況下,面對學校發展的藍圖、行政事項的政策決定、課程選擇與發展,校長不再是單獨、專斷的下決定,而是與學校的成員共同商討,激發創意與期待,並針對蒐集的資料證據,進行合理性的判斷,做出高品質的決策。

面對多變的局勢,學校的行政組織不再只是單純的上對下關係,而漸漸呈現出「教導型組織」的樣貌,校長不再是單純的行政領導者,更身負領導著整個組織學習、培育領導者的任務;校長掌握核心技術,腦手心靈並用,提出「想法」與有「價值性」的政策,有「膽試」與組織成員分享與商討,再以自身的「感召力」也就是個人的魅力,來影響或說是領導組織成員來共同執行、運作。

簡言之,校長不是掌握大權,而是充分授權給各個層級,校長不是只做行政決定,不是只重視學校發展的品質與績效,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下一代的領導人,要與組織成員互賴,進行真誠的領導。

然而,現今的教育環境仍相當重視學校辦學的績效,校長要在兼顧行政、課程領導等多樣事務之下,進行領導人的培育,實在不易行之,這一點值得深思。

參考資料:
Decision Making for School Leaders
http://www.longman.co.uk/profdevp/decision.htm

2008-04-23

學校行政團隊領導研究

任務計劃的決定與執行,並非單靠領導者一人之力,而是需要整個團隊成員的共同力量。而一個團隊的成敗,決定於團隊領導者的領導、團隊的結構以及團隊的文化氣氛,領導者必須塑造明顯的領導風格,建立穩定堅固的組織團隊,並形塑共同目標、共同價值觀的文化氣氛,讓成員對目標產生共識,對這團隊產生認同感與凝聚力。

俗話說得好,「團結力量大」,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夥伴關係,而非上司部屬的關係,在其中,藉由成員之間新鮮想法的交流而不斷的學習,以及成員之間提供許多資源及技能有利於行動的執行,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力量,共同為目標而努力。在學校裡,上從校長,下至學生,皆屬於這個學校團隊中的一員,而為了讓這個團隊的力量發揮到最大,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,團隊的領導者必須尊重每個人,鼓勵每個人發表,傾聽每個人的意見,最重要的是要讓團隊成員知道最終的目標、每個人的角色及任務。要知道,鼓勵比支配來得好。

在實際的學校場域中,行政團隊的運作實屬不容易;學校的組織運作需靠校長與教師共同合作,然而,在學校裡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,或許不具備行政背景,甚至不了解行政運作,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,如此一來,可能使得學校團隊的運作效率變差;抑或是,學校組織團隊中「上行下不效」,導致團隊的零散狀態。

文中提及「團隊訓練」,藉由專業的訓練者給予指導,或許學校也可以使用這樣的模式,來增進團隊成員的知識技能。

參考資料:
Work Teams in Schools
http://eric.uoregon.edu/publications/digests/digest103.html

2008-04-16

學校本位管理研究

在教育領域,以往總是由政府或是校長來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,但近年來面對社會的變遷,以及對平權概念的重視,學校場域中針對學校的發展規劃、預算、人事等方面的決策,傾向均權模式。學校本位管理(SBM)即是一種分權式的決策模式,更在近幾年來被各學校廣泛的應用;許多校長開始應用SBM於管理預算、人事及課程上,並強調SBM是透過學校團體組織共同溝通、討論做出決策。

SBM和以往的管理模式不同處在於,以往都只是由校長單方面的做決策,其他人就只能聽從行事,而SBM則是將權力下放,不僅是校長,就連教師、家長、學生、社區民眾,都能夠參與學校政策的決定。藉由團隊的力量去進行決策,可以傾聽多元的聲音,以達成學校的願景。

然而,運用SBM並非代表必能順利成功,SBM要成功,有三點需要注意:第一、必須了解什麼是SBM?以及如何應用?第二、每個參與者都必須了解自己的新角色、責任和義務;第三、學校和政府的領導者必須支持,並確保溝通管道的暢通。此外,要知道SBM的成效並非立竿見影,而是要經過溝通、磨練、問題解決等長時間,才能慢慢顯現出其成效。

在我國SBM的應用也是相當的廣泛,尤其在教育改革口號的號召下,大多數的學校都紛紛的投入,但是這樣一窩蜂的投入,有效果嗎?每個學校的組織成員確實知道SBM的意義嗎?亦或只是盲從的跟隨而已?

參考資料:
School-Based Management By Lori Jo Oswald
http://eric.uoregon.edu/publications/digests/digest099.html

2008-04-07

教育領導者的培訓研究─Principal Mentoring

校長亦即一校之長,負責整個學校的營運與發展,其所擁有的專業與領導能力,在在牽動整體學校。因此,為了使校長能發揮所長,達成學校願景,校長的培訓工作不可忽略。

針對預備成為校長者與新手校長,目前國外推動「Principal Mentoring」方案,透過完整的機制與多方的協助系統做連結,給予新手校長協助,以解決問題。新手校長在面對一個新領域、新環境時,不可避免的會手忙腳亂、面臨挑戰,此時,藉由Principal Mentoring,由有經驗的校長進行輔導與教導,給予經驗的傳授,就像是師傅傳授武功秘笈給徒弟一樣。透過師傅將經驗與智慧傳授給徒弟,使其在面對新環境、新挑戰的同時,能更了解學校運作的過程、學校校務的實際狀況,以更有效能的處置問題。

新手校長面對新的環境,必然會面臨困難與挑戰,但藉由師傅校長的輔助,使其能夠更迅速了解狀況,進行適當的決策;然而,俗話說:「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」,新手校長不能全然的依賴師傅的協助,一切的學習與發展,願景與計劃,皆決定於個人之手。

參考資料
Principal Mentoring. ERIC Digest.
http://www.ericdigests.org/2002-2/mentoring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