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性別角色規範的觀念,認為男女領導者存在著不同的領導作風,亦將其歸因於天生的性別特質之差異,或是相異的性別角色社會化歷程,故,男性領導者表現工作取向、威權式管理,而女性領導者則較溫柔、人際溝通取向以及民主參與式的領導模式。但真的一定是如此嗎?我倒認為「兩性化」(androgynous)或許較適合解釋男女校長的領導。
面對多元化的社會,以及女性意識的抬頭,在教育場域中,女性校長的人數逐漸增多;然而,因為「性別意識」的作祟,對於女性校長的領導,多數人依舊抱持著懷疑甚至是抗拒的態度。易言之,一位女性校長儘管有崇高的教育抱負,有開放的領導風格,她仍舊要面對性別刻板印象的挑戰。此外,女性校長更要面對身負學校管理者、教師教學領導者,以及學生家長等多重角色的衝突;顯見,女性校長要比男性校長面臨更多的挑戰。
女性校長在領導管理學校方面,除了要克服性別刻板印象及性別歧視外,更需要尋求女性領導的角色典範、社會與家庭的支持,甚至是組織成員的鼓勵與支持,讓自己有信心以發揮其領導,實踐其教育藍圖。
我想,在這多元化的時代,應突破傳統的性別刻板限制,教育領導者只要有擁有專業能力與願景,不管是男是女,皆能發揮其領導風格,領導學校組織實踐目標。
參考資料
Female,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
http://www.educationworld.com/a_admin/admin/admin217.s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